返回顶部
字号:大中小
润滑剂的的选择通常要考虑运动副的运动速度、载荷、运动情况、温度、湿度、尘屑、间隙、加工精度等因素。 运动速度;运动副相对速度越高,摩擦面上形成油膜的能力越强,所以,高速运动的运动副,应使用黏度较低的润滑剂;反之应使用黏度较高的润滑剂。 载荷:运动副所受载荷能破坏油膜的形成,降低润滑剂的润滑性能,所以,当运动副载荷较高时,应使用黏度较高的润滑剂或固体润滑剂;反之,应使用黏度较低的润滑剂。 运动情况:振动和冲击载荷能瞬间产生较大的压强,破坏油膜;而往复和间歇运动不利于油膜产生,所以,当运动副有以上情况时,应采用较高黏度的润滑剂。 温度:高温能使润滑剂的黏度降低,增强其油膜形成的能力,但部分润滑剂在高温下易氧化甚至自然,所以,当运动副的温度较高时,应使用黏度和闪点较高,抗氧化性能较好的润滑剂;低温能使润滑剂的黏度增大甚至凝固,降低润滑剂的润滑性,所以,当运动副的温度较低时,应使用黏度和凝点较低的润滑剂;当温度升降变化较大时,应选用黏温性能较好的润滑剂。 湿度:湿度较大或与水接触时,一般润滑剂会容易变质或被水冲走或变质,这时应选用黏度较高或抗乳化、抗氧化能力较强的润滑剂。润滑脂具备较强的抗水性能,特别是钙基和锂基润滑脂,宜用于潮湿或与水接触的环境。 尘屑:对于尘屑较多、密封困难的密封部位,选用润滑脂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隔离作用,防止尘屑进入。 间隙:当润滑脂黏度越高,进入间隙的能力越低;所以,当运动副间隙较小时,应选用黏度较低的润滑剂;反之,则选用黏度较高的润滑剂。 加工精度:表面较为粗糙时,应选用黏度较高的润滑剂;反之,则选用黏度较低的润滑剂。
Copyright © 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11043号